笔者以为,迪拜危机是否已经过去不宜过早下结论,原因有三。
其一,11月25日,迪拜要求推迟偿还的主权债务高达590亿美元,其中多为短期债务。据德意志银行的数据,迪拜未来4个月内的应偿债务额达92亿美元。 上海到北京周边专线 仅此一项,阿布扎比援助的百亿美元便所剩无几。从为重组争取时间的角度看,阿布扎比出手暂时稳定了局面。但重启迪拜经济,仍需天文数字的资金注入,对迪拜世界的重组市场也未见端倪。
其二,在金融风暴中仍被视为全球“资金库”、“避风港”的迪拜,突然传出有可能倒下的消息,迪拜危机对资本市场信心的创伤难以治愈。期望太高,失落自然更重。上海到北京专线 对于全球热钱,这场危机无异于黑色的警告。热钱奔涌固然是经济发展的一大隐患,但在全球经济刚刚显露复苏迹象的时候,流动性的丧失或阻滞,未必是好消息。
其三,与DPW联系密切的中国港口与设备制造商能处之泰然,原因之一是迪拜方面声明,DPW不在重组计划之列。然而,正如路透社所分析,如果迪拜世界的债权人拒绝接受债务延期,迪拜当局将被迫出售部分资产。DPW作为优质资产,能否游离于重组计划之外,能否不受母公司债务涉及,恐怕将更多地取决于债权人的要求和权利,而非债务人的意愿。
不过,对于中国港口,也许这些还都来路迢迢。值得反思的,上海到北京物流 是如迪拜一般迅猛的“超常规”发展速度。某种意义上不缺钱的中国港口,在过去数年中飞速扩张。港口扩建速度与市场需求增速的匹配度,在近年来已多有质疑。港口货物通过能力是否过剩,是否正向这一趋势靠近,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尤为引人关注。若延续“只要比别人发展得好,发展得快就一定没问题”的思路,摆在中国港口面前的,未必是顺风航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