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业态最新、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的现代商贸物流产业项目“哈尔滨·华南城”在道外区团结镇红利村正式启动,建成后将对优化我市城市商贸流通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实现商贸物流产业战略升级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据了解,哈尔滨·华南城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投资达500亿元,哈尔滨·华南城分为市场商贸展示区、综合配套商业服务区、仓储物流配送区、生活服务配套区四部分,其中市场商贸展示区主要为纺织服装、化工、机电、建材装修及装饰、小商品、农用机械设备及配件、农副产品与土特产、汽车及汽车用品、医药及保健品、五金、皮革皮具、电子等十二大行业门类进行展示交易。
据哈尔滨·华南城项目负责人介绍,哈尔滨·华南城建成后,将成为展示交易、物流、信息、市场拓展等各种功能于一体、配套完善、超大规模现代化综合商贸物流园,成为中国北部经营规模最大、经营商品种类最多、服务功能最全的商品集散中心与综合性物流中心。预计可引进商家8至10万户,创造20至30万个就业岗位,实现年销售收入1500至2000亿元,实现年税收15至30亿元,将拉动哈市GDP增长7个百分点。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省政协的相关建议,我们确定了山西近期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目标,即以转型、跨越发展为主线,以建成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大省为目标,以建设综合交通网络为基础,以物联网公共信息和保税政策平台为依托,以重点物流工程建设为抓手,大力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推进物流产业链的无缝连接,形成专业化、信息化、集约化的现代物流体系。”日前,在山西省政协与省发改委及太原、晋中、临汾、运城市政府共同召开的重点提案督办会上,省发改委负责人就山西如何实现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跨越进行了解读。
http://www.beijingwl.com.cn/zhuanxianone.htm
“瞄准提高物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配置能力,将物流网融入物流业,推进物流中转无缝连接,在畅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中提升山西物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这是山西省委、省政府针对物流业发展的决策思路。在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民建山西省委及赵鸣、苏亚君、李海瑕、许进娥、程太生等委员分别提交了《关于资源型经济转型中山西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关于提高山西省物流业效率的建议》、《关于完善物流行业相关法规、政策的建议》等6份提案。提案建议,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化运作、协会参与的方式筹办物流管理协会,集聚物流商会力量,组织建立山西物流运输服务品牌企业;制定一套符合山西省情的物流服务业政策法规;充分运用现有教育资源,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现代物流业发展人才支撑体系;强化物流业务技术的软硬件平台建设;制订严格的物流及相关企业准入标准,并制订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实施细则等。相关提案由省政协副主席令政策督办落实。
“造成山西目前物流成本高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小、散、弱’的问题,又有‘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从今年至2015年,我们将充分吸纳委员建议,致力打造‘一核、三区、多节点、多通道’的现代物流体系。‘一核’是以太原都市圈为中心,建设现代物流发展核心区,其中包括建立专业化服务、物联网技术应用、降低煤炭物流成本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山西煤炭综合物流配送体系’,及涵盖铁路集运站、公路主枢纽、航空物流园、保税、煤机、汽配、建材、仓储、商贸流通在内的‘三晋综合保税物流港’;‘三区’即致力建设以大同、朔州为中心的煤炭和装备制造物流中心区——晋北经济区,建设以侯马为中心,山西南部面向陕豫及邻近省份的桥头堡、大通道和综合物流集散中心——晋南经济区,建设以长治、晋城为中心,以建立综合物流基地和晋东南煤炭物流中枢为目标,链接我国东部沿海大通道的物流基地——晋东南经济区。”省发改委副主任程泽业与委员面对面畅述了已启动或将陆续启动实施的山西物流业发展蓝图构架。
省发改委还表示,山西将持续发展第三方物流,强化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健全现代物流科技人才支撑体系,并将建立保税平台。“企业通过保税方担保可取得相当于存放货物价值70%的银行贷款,此举可大大缓解流动资金不足问题,为外方或境外企业赴晋投资合作提供基础服务平台。”“占地3000亩的太原货运物流中心于年内开工建设,将成为沟通全国、优势互补、辐射山西及邻省的铁路物流集散地和大通道,预计将形成3000万吨货物的集散能力。”
http://www.beijingwl.com.cn/zhuanxianone.htm
为期两天的国际能源机构部长级会议19日在巴黎结束,会议通过的声明强调与伙伴国、其他国际和地区机构以及能源企业加强合作,一致应对全球能源需求上涨、能源安全和发展清洁能源等挑战。
上海到北京专线,
http://www.beijingwl.com.cn/zhuanxianone.htm
会议回顾了西亚北非政局变动、日本地震引发的核事故、墨西哥湾石油泄漏等能源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全球能源政策和能源市场产生的影响。会议主席、澳大利亚资源和能源部长马丁·弗格森强调,当今世界没有国家能独自实现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三个目标,安全和可持续性的能源供给需要各国协同努力、迅速反应,其中发展中国家扮演着重要角色。
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全球能源需求将在2035年增长三分之一,主要由发展中国家需求增长拉动。会议特别提到发展中国家能源需求的合法性,认可发展中国家能源需求增长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经之路是本次会议的一大突破。
继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占全球发电量14%的核能遭遇信任危机,国际能源机构不得不重新评估化石燃料在今后能源需求中的比重。据预测,今后20年能源需求增长将主要来自化石能源,其中增长最快的煤炭需求可能会上涨60%左右。
上海到北京专线,
为了应对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与会部长们呼吁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通力合作,加强对清洁能源和绿色科技的投资,尤其强调低碳技术和碳捕存技术的重要性。
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全球能源产业在2035年之前将需要38万亿美元投资来保持能源的持续性供给,其中用于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的投资各占45%、26%和25%,煤炭和化石能源比重最小。
上海到北京专线,
国际能源机构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下设的经济联合组织,旨在协调成员国能源政策。部长级会议两年一次,中国在2005年首次派代表与会。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除了成员国部长,还有来自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俄罗斯和南非七个伙伴关系国的部长级代表,以及即将加入该机构的智利和爱沙尼亚代表。
|